“能力不足能后天培養,價值觀不同會導致企業分崩離析,企業危機始于人才招聘”,以下是張邦鑫的演講內容:
2017-04-06 來源:學邦技術
“能力不足能后天培養,價值觀不同會導致企業分崩離析,企業危機始于人才招聘”,以下是張邦鑫的演講內容:
在“好未來”開始的時候,學校兩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,帶走了當時精英班的200個學生出去單干了。我們沒有想到,剛才學校出來創業,就遭遇這種狀況。
他們覺得我們這兩個小毛孩能干起來的事情,他們要出去做,肯定做得比我們更好。
上級給下級寫周報匯報每周工作,采用眾包模式分配任務,互相抄送,拉平上、中、下三個層級。
六個字:“大后臺小前臺”
不再依賴于幾個老師
第一步,真正接受”管理”理念。?原來我們幾乎沒有管理架構,就是一個人管理所有的人,和老師也都是沒有協議。
第二步,將教學和教研徹底分開。把后臺研發做得非常重,真正做到大后臺小前臺的這種中央廚房的模式。
我們開始做分級教研,將數據結構化,分校再做本地化應用,任何一個城市分校的教學課件內容都通過云的方式分發。
但這其中也有問題,因為存在矩陣化結構,大大降低了組織效率,為了讓機構更加扁平化,我們做了”上級向下屬匯報”。
有些優秀的主管是這樣做管理的:
每天上班之后開個晨會,大家五六個人站成一圈,說一說每個人最近的工作。比如誰今天表現不錯,就在晨會的時候表揚一下,誰最近表現不好,就提醒他今天一定把這個工作做完。
后來我就想,這樣的管理方式怎么能產品化一下,后來就演變出了上級給下級寫周報:
上級把每個星期的目標和工作用一頁紙寫出來,公開透明地告訴團隊,讓你的下屬眾包來幫你完成目標。上級要在周報里面@到個人,把目標分解到個人,這樣每個人來領任務就很清晰。
然后我的下屬在給他的下屬寫郵件的時候呢,我希望他也抄送給我,這樣就相當于這三個層級拉平了。
當然,也會有反對的人,我私下也會聽他們的想法。?
你不要討論完了馬上就實行,這一點很重要。討論完之后,告訴大家試行三個月,之后全體啟動。所以,文化的推廣跟制度不一樣,制度是非黑即白,說要干就要干,文化需要一個轉折和過渡的過程。
如何去招聘人才?
喬布斯曾經說,我們的雇員要么天才要么蠢貨。你如果不是足夠優秀,你會被去中間化,教育行業同樣存在人才窘境。?那么我們在招聘時候,是招精英還是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?
我的觀點是找價值觀一致的大學生。
那些新畢業的大學生,雖然他們一開始能力不足,但是他完全符合“要么方便要么便宜”的邏輯,隨著時間的成長,他們很快會適應這個行業的需要。
我在內部開會時坦白跟我的小伙伴們講,一開始我們的綜合素質要比我們的同行差不少。
但是我們自己有三件東西很重要,缺一不可:
第一、團隊要有強大的價值觀;
第二、人才的學習能力要強;
第三、企業要有相對比較成熟完善的培訓和激勵機制;
雖然一開始能力不行,但是不要緊,價值觀一致,有學習能力,然后慢慢地能力就上來了。但是反過來,能力很強,價值觀不一致,想打贏仗就很難了,基本上不可能。
表面上我們通過文化來挑人選人,速度是慢了,但其實從長期來看,是有好處的,因為這個價值觀在整個團隊里面最后會非常強大地體現出來,最后整體的行動力會非常強大。
企業要有相對比較成熟完善的培訓和激勵機制,因為他每一步成長,激勵一定要跟上。
在價值觀考核里面, 我們設置了自己給自己打分的環節。
這里有一個坑就是,不同的人給自己打分的標準千差萬別。有的人給自己每項都打5分,但有的表現特別好的人,只給自己打1分,2分。
這樣的話,上級來參考下級給自己的打分,就沒有意義對吧。為了改變這個情況,我們后來做了一個規定, 就是下級必須盡可能地主張自己高分,并且三分以上的要講出自己具體的故事和案例。
換句話說,上級給你打的分數,不能高于你自己給自己的最高分數。這樣的一個好處是什么,下屬私下里做了很多努力,他可以通過寫故事在考核里面讓領導知道。我們通過這樣一個規定,讓下屬不要去做活雷鋒。雷鋒是很好,但是雷鋒更重要的是要寫日記 。
我們總結一個團隊不努力的三個主要原因
第一個,認為是替老板干。比如國企,比如上學的時候覺得是給爸媽和老師學的。
第二個,“你這么努力你領導知道嗎”。通過價值觀考核,讓你自己寫出來,如果不寫對不起自己。
第三個,就說我這么努力,旁邊那個哥們天天玩手機偷菜釣魚,然后領導提拔他不提拔我,我心里不平衡。
這是我總結的三個原因,所以我們通過價值觀考核把這些問題解決了,讓員工心里舒坦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