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7-07 來源:學邦技術
經常接觸一些校長,辦輔導機構5、6年了,學生量還只是在一二百人之間徘徊,說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,什么只做尖子生了、只做回頭客啊等等,不過到最后這些蒼白的理由還是掩飾不了無助與無奈,那就是~他窮盡了辦法也不知道怎么做,才能把學生量做起來。
學而思從創業到上市也不過7年時間,高思教育7年的時間也登錄了中小板,學生量達到了近7萬人,這樣比當然不公平,可確實有很多人和這位校長一樣,百人校一年營收一般40萬左右,凈利潤可能只有幾萬塊,一年年辛苦維持實在不易。但為什么學校一直做不大呢?
一個學校的發展有很多影響因素,學校的選址、政策這些因素也可以決定學校的命運,而創始人在辦學上是否有足夠的精力投入也是很關鍵的因素。
拋開這些不談,從領導者自身出發,如何做才能把學校做起來呢?
最核心的當然是教學質量。
“辦學初期,張邦鑫親自督導并給予新老師鼓勵與建議。一位老師的試講他竟然聽了11次,在不斷加強訓練沒有問題后才允許其上崗。對于普通話不利落的老師,他建議每天半小時朗誦,含顆花生,鍛煉口齒。在學而思,評定教師的教學質量,除了學生的分數還有家長的評估。”
這一點你是否做到了呢?
你可能會抱怨你在的城市無法招到好的人才等等,這時候,教學的標準化就很重要。從現在起,就應該有意識地安排老師做好備課工作,積累教學中遇到的問題,定期組織老師做教研,把結合各個老師的經驗和想法沉淀出規范的教案資料,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迭代,最終形成自己學校各科的規范化教學大綱。
當教學標準化時,你才可能在擴大規模時保證教學質量。
很多校長說自己教學出身,不懂營銷和管理。這不應該成為借口,因為作為機構的領導者如果你自己都放棄學習,囿于以往的經驗,又怎么要求員工不斷進步。
關于領導力,可以從以下兩點去做:
“一個其貌不揚但很有吸引力的年輕人站在屋子中間,正面對著幾個人激昂地講著話:我們要做中小學教育培訓的第一名!我們一定能做到!”這還是在說張邦鑫,這樣的場景在馬云身上也出現過,在學校初創時期,領導者自己要有遠大的愿景,并且善于講這種愿景灌輸給員工。
不要怕自己講太多,一定要把機構的愿景和關鍵要務反復地講給員工,不厭其煩,講到什么程度就夠了,按哈佛商學院管理實務教授羅伯特·卡蘭普的說法,講到員工看到你就開始模仿你說這些話時,這才可以了。
這種反復傳達可以讓整個團隊清晰工作的目標,也讓員工更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。
你應該明白,隨著學校的發展,真正的瓶頸不是老師、不是招生,而是作為機構管理者你個人的能力瓶頸。管理者應該成為團隊的典范,這不僅表現在你沒日沒夜工作上,表現在你比大家來的都早,走的最晚,還體現在你在不斷通過學習提升自己。
據相關報道,目前全國私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7.02歲,其中,約有70%的企業在第一個5年內倒閉,在剩余的企業中,又有70%的企業在第二個5年內倒閉。
當今跨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,很多都是從小作坊起步的。但是這些企業目前卻能在全世界發展自己的生意,而國內的小企業為什么就長不大呢?
在培訓領域,仔細分析一下,不難發現,但凡長不大的培訓機構,都有著很多共同的毛病。正所謂“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”,市場上永遠是強者生存,中小培訓機構突破不了這些瓶頸,將會時刻面臨生存危機。
中小培訓機構的戰略方向基本是由校長決定的。而問題的焦點在于,很多創始人在創立培訓機構的時候,并沒有認真思考過培訓機構的未來,大多只是考慮眼前賺不賺錢。
其實,一個培訓機構短期內盈利是容易做到的,難的是如何能夠長線經營。
現在多數的情況是,大家只盯著近期的收益,卻沒有真正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一個培訓機構。市場變化是迅速的,如果不能夠長遠打算,遲早會被擠出市場。
校長對于培訓機構的經營目標、戰略構想和實現的資源條件等方面應該有全方位的規劃。
培訓機構要想獲得規模上的拓展,校長一定需要明確自己的經營的目標,深入的分析自己在一個行業中的位置,以及未來怎樣能夠保證培訓機構長久經營,這是贏得競爭的保證,也長足發展的關鍵。
大多中小型培訓機構由于其規模較小,因此一般對于成本非常重視,大到采購電腦設備,小到買瓶膠水,都會涉及到培訓機構的開支,這使得小培訓機構處處精打細算。
當然,作為培訓機構的行政支出來說,這方面是需要認真謹慎對待的,因為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能亂花。
但是很多小培訓機構對于員工也是非常苛刻的。 有一個K12培訓機構的營銷部門負責人說,他們培訓機構目前營銷人員的待遇還沒有行政部門的高。
營銷部門組織了很多的營活動完成了大量的銷售業績,培訓機構居然沒有什么獎勵,還每個月對他們的營銷支出找毛病,但是就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為培訓機構帶來的效益。
北京的一個培訓機構,總共只有4個人,員工沒有任何福利,就連中秋節這樣的節日,校長連個月餅都舍不得發,當員工看到自己的朋友在別的培訓機構都喜氣洋洋的提著月餅時,怎么能夠積極工作呢?
有句話說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,落實到培訓機構管理的實踐中,指的是不管多小的培訓機構,一個相對完整的組織結構也是需要的。
培訓機構有一個好的組織框架,就可以通過設立相應的標準來配備每個崗位上的人才,使人盡其才。
現在的很多小培訓機構連個簡單的部門設置圖和職位說明都沒有,員工崗位的設置全憑校長的興趣,結果變成了因人設崗,有幾個人就設幾個崗位,如果人走了,崗位就消失。
因人設崗的弊端在于培訓機構不能使所有系統都可以活性運轉,因為有些重要的崗位沒有,如果面臨外界強烈的競爭,培訓機構就會非常被動。
麥當勞何以稱雄快餐行業?就連漢堡要烤幾秒都有標準,那么對于制作漢堡的人,自然就可以清晰的知道需要具備什么特點了。
追本溯源,培訓機構在機制上的不健全,使得在運轉的時候難免會變得不夠靈活,使培訓機構在周而復始的重復同樣的問題。
培訓機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,校長就不可能什么事都親歷親為、大小事務全部攬在自己手里,這時培訓機構就需要授予下面的人員一定的決策權。
比較好的方式是將權力下放到培訓機構的部門經理,這樣校長只要抓好幾個人,整個培訓機構的資源就可以得到有機的利用,當然,還包括校長可以將一部分股份給骨干的員工,讓大家成為培訓機構的共同體。
對于授權,一些小培訓機構勉強做到了,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校長不完全放心給下面的部門經理去干,很多事情不給予決策權,最后變成了部門經理有名無實。
授權其實代表著校長對中層隊伍的建設,也是一個小培訓機構能不能良好運轉的標志。小培訓機構必須承認,培訓機構要健康發展,校長“放權”是一個大的趨勢,那些死抱著自己的權力不放、安于現狀的校長,其前景是不容樂觀的。
當然,放權也不代表就是100%,這可以規定一個度,校長可以收放自如。這是個觀念問題,但是這個問題卻導致了很多培訓機構損失了一些優秀的骨干員工。
盡管很多中小培訓機構現在規模都不大,但是每個培訓機構都很想長大,而且,很多校長還天天都在尋思怎樣能夠多找到一些盈利點。
現在比較普遍的問題是,很多小培訓機構也和大培訓機構一樣,對于自己的主營業務總是不能持久的堅持,或者是稍微賺到一點錢就想去別的行業試水。
中小型培訓機構本身贏得一個生存空間是不容易的,但是要一直擁有這個空間,不僅需要持久的堅持,還需要學會判斷機會。
培訓機構要擴張,可以通過有效的經營來長大,現在的小培訓機構,常常是還沒有長大,攤子已經鋪得到處都是,中小型培訓機構較低的抗風險能力,如何能夠經得起這些折騰?
如何突破這些瓶頸?
戰略目標是否明確?
組織分工是否合理?
人崗是否匹配?
這些問題都是校長需要進行深思和考慮的。
市場從不相信眼淚,只有明確培訓機構發展目標,建立卓越管理模式,打造戰略、管理、組織、用人4大系統,找到完成目標的方法和路徑從而達到持續成長的領先。